科利耳:架设中澳友谊的听力桥梁,改变听力损失人群命运

2023-11-06 14:59   来源: 环球新闻网

  为纪念澳中两国建立双边外交关系50周年,近日中澳两国领导举行会谈。几十年来,听力健康领域的双边合作也日趋成熟。在过去的30年中,提供植入式听力解决方案的澳大利亚公司科利耳(Cochlear)公司成为人工耳蜗植入领域的全球领导者,同时也是中澳两国技术交流和人才合作的典范之一。

  推动本土行业发展壮大

  科利耳创始人格雷姆·克拉克教授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多通道人工耳蜗,成立40余年来,在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了超过75万台植入式听力设备,帮助听力损失人群重返有声世界。

  科利耳创始人格雷姆·克拉克教授,多通道人工耳蜗发明者

  科利耳帮助中国培养了第一批听力学专业人才,推动了人工耳蜗技术在中国的应用。自1994年科利耳组织中国首批听力师赴澳大利亚培训,引进国外先进听力学理念和技术后,1995年,中国听力健康领域迎来了重要里程碑——第一例成人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在北京协和医院开展。1997年,首例儿童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在北京同仁医院完成。这两台重要的手术,均使用科利耳人工耳蜗产品,并由澳大利亚专家赴华参与指导和协助。

  在全球,科利耳在研发上累计投资超过27亿澳元(约125亿元人民币)以创新推动技术发展。约有5,000名员工为听力损失人士提供所需的支持与服务。在中国的近30年间,科利耳致力于提高人们对人工耳蜗植入技术和听力健康的认知,并拥有全球业内最大的服务网络体系。科利耳团队始终呼吁早期诊断和治疗听力损失的重要性,已帮助约50,000名中国听力损失人士重新聆听世界。

  中澳听力领域交流合作源远流长

  中澳在人工耳蜗领域的合作始于1993年,时任澳大利亚总理保罗·约翰·基廷与时任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邓朴方会面,提出合作构想。翌年,中澳卫生部部长签署了两国有关人工耳蜗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彼时,人工耳蜗技术在中国还相对陌生,要将其作为重度及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的治疗手段引入中国,第一步是建立本土专业队伍。首届"中澳听力学研讨会"在此背景下举办,澳大利亚国家听力中心的保尔·喀麦隆教授与科利耳的听力学专家玛莎·弗兰科为中国新一代人工耳蜗从业相关人员提供培训。

  如今,这些专业人士已成为中国人工耳蜗行业的中流砥柱,在临床手术、听力学和康复等领域,积极倡导听力损失早期干预,提高患者对人工耳蜗解决方案的认知。

  为进一步提高中国新生儿的听力筛查率,澳大利亚政府通过澳大利亚全国中澳关系基金会(National Australia Foundation for China Australia Relations)投资了麦考瑞大学(Macquarie University)的一个项目,邀请澳大利亚儿科专家与中国相关方共同合作,旨在将中国的新生儿听力筛查率从70%提高到98%。预计这一举措将使数以千计的先天性耳聋儿童更早发现疾病,以便获得更好的听力表现、学习效果和发展机遇。

  持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资

  科利耳投资8,000 万澳元建设成都听力产业基地,进一步彰显了科利耳对中国市场长期承诺。该基地将使科利耳的全球产能提升50%,首批生产的产品已在近期投放市场,将令科利耳更好地服务中国和全球用户。

  科利耳成都听力产业基地

  助力中澳听力健康领域合作

  基于中澳间的良好合作基础,科利耳将中国视为重要的战略市场,积极实施与本土各界广泛合作,将一系列新产品同步引入中国市场等举措。中国的政策创新也为科利耳深耕本土市场提供了沃土。

  借粤港澳大湾区"港澳药械通"政策东风,今年9月,科利耳新一代人工耳蜗系统产品Nucleus™纤薄进阶系列精细近蜗轴电极CI632植入体和Nucleus™ Kanso 2一体式声音处理器获批在粤港澳大湾区落地,科利耳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实现产品获批的人工耳蜗企业。第一例特需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已于近日在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完成。

  在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科利耳多年来在此引入数款国际上市的新款产品,惠及国内患者。今年6月,上海五官科医院专家团队于博鳌成功完成了中国首例科利耳Osia 2骨传导植入式助听器植入手术,国内听力损失人士又增加了一个听觉康复选择。


责任编辑:赵硕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时尚先锋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